在古代,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需要具备哪些技能、读哪些书?

  • 2024年07月05日
  • 易学 易经 周易

  〖提示〗全文约三千五百字,80%都是干货,估计六至七分钟可读完。共分为六个标题和内容:一、易学家的分类(定位);二、心思;三、知识结构;四、日常训练;五、阅读书籍;六、学习步骤。

  先列一串不完整的历史上易学家群体的名字,看有多少是你熟悉的:

  老子、孔子、荀子、鬼谷子、张良、京房、诸葛亮、荀爽、虞翻、王弼、袁天罡、李淳风、麻衣道士、陈抟、徐子平、邵雍、程颐、朱熹、京图、来知德、王夫之、刘伯温、黄宗羲、沈孝瞻、任铁樵及近人尚秉和、杭辛斋、袁树珊、徐乐吾......。

  我们很多人也想成为他们那样的易学大家,或深通易学大道,或暗晓天机奥妙,或旁征博引,或能掐会算......可是太难了。

  到哪里去学呢?没地方学。

  一百多年来,全国乃至全球,没有一所大学有专门教易学、研习《易经》的本科专业。

  既然现实如此,那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呢?不是。

  如果我们知道那些古代的易学家是如何培养成的,需要哪些素质和技能,该读哪些书,经过怎样的训练,那么你也可以。

  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下,古代一个易学家是如何从千万普通人中经过专业而辛苦的修习,最后脱颖而出,上升为一颗耀眼的星星,为人们所仰重、尊敬的。

  下述内容是根据平日里,我与我的业师、中国当代大隐士、易学大家林辉先生的聊天记录(基本上都是林先生的话)整理而成的,实实在在的行家之谈。按此去做,成功一半,至少不至走偏。

  一、易学家的分类

  历史以来直至今日,易学家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周易》这本书为据、研究其中义理象数的学者,差不多可以称为学院派。

  一类是以术数技能为主、主要从事预测、咨询职业(包括看命理、看风水、看相等)的广义层面上的易学专家,差不多可以称为江湖派。

  这两派中有极少数人是两方面都精通的或精通一方面兼熟另一方面的,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孔子、京房、诸葛亮、邵雍、刘伯温等。

  专门学习术数,社会上有很多渠道,基本上交钱就问题不大,就能学个入门、进个行当。

  但如果想成为深谙易道的一个学院派易学家、同时兼具江湖派的术数能力,那就渠道很少了,得看缘分了。

  如果问古代一个易学家是如何培养成的,首先要进行定位,即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易学家?

  我想,还是针对刚才说的既深谙易道、又兼熟术数的易学家这个定位来谈谈吧,毕竟这才是主流的,学成了也更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敬,这辈子也有成就感。

  二、心思

  心思是从心和思两方面来说。

  ”心“是指想做一个易学家、包括想做一个周易预测家,首先心要正,这不管对于学习过程还是学成后的社会应用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前提。也只有心正、心诚,才可能“灵”、“神”,境界也才可能高上去。

  ”思“是指思维,要有开放的、放松的、自由的、全息的思维,不要被惯性思维束缚住,不要抱守、僵持于线性思维、平面思维甚至三维思维。要有联想能力、感应能力、圆悟能力。也不要囿于儒释道内部的各种学派门户,易道本来就是超学派的。

  从”思“的灵活性来看,似乎和“正心”是相反的。其实恰恰不是,心的“正”与思维的“灵活”是互为益彰的。

  你的思维境界取决于你的心有多大的包容力。心眼越小的人,思维越僵化。

  三、知识结构

  易学家当然是个高度专业的人才,但除了专业,易学家要求的知识面比较广博、知识结构相对复杂综合,也就是说,易学家不但是个专才,还要是个通才这就是段位高的易学家是如此之少、之珍贵的原因之一。

  如我们当下的时代,大学教授、研究员有几十万,能称为文学家、艺术家、作家、学者的不计其数,而真正被认可的中等段位以上的易学家,一般情况下,一个朝代不会超过一、二百人,如果经过历史的沉淀,最后留下来的名字通常不超过十人。

  一个合格的专业的易学家,要具备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生命学甚至宗教学四个方面的知识结构,如果进行细分,基本上涉及以下学科:

  数学(基础)、天文历法学、地学(包括气候学)、史学、经学(儒道释)、易学(狭义)、哲学、社会学(包括伦理学)、医学(中医学为主)、生化学(基础)、宇宙物理学(常识)、文学、美学、心理学、宗教学(包括神学)等等。

  四、日常训练

  知道了自己的定位和所需的知识结构,接下来就要进行日常训练了。

  日常训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也就是四字法:学、记、观、练。

  :就是学习各方面的知识,阅读各方面的书籍,以《周易》这本书为根本。学的过程中当然要思考、体悟,这是同步的。但在刚开始的时候,思悟的比例可以少一点,逐渐增加。学的时候身体要坐正,要忘我。

  :就是把学习到的知识反复记忆,需要背的争取背下来。建议必背的:《周易》经传、《道德经》、《大学》、《中庸》,有能力的话可以再背一些其他书籍或其部分章节,如《论语》、《孟子》、《黄帝内经》、《周髀算经》部分内容。另外就是,用好自己的左手掌,把天干地支、月令节气、方向卦位、颜色滋味、五脏部位、生肖神祇等等组合信息纳入到一个手掌上去,即”掌握乾坤“。

  :就是要观察社会、身心、大自然,包括分析各种信息流。要保持清醒的状态、冷静的态度,独立的思考能力。不但外观,还要内观。要多观察、多思考、少说话。一个优秀的易学家从来不是在象牙塔里长成的,具有相对丰富的社会经验或相对高超的信息处理能力的易学家,其断卦、预测能力也能提高,其对易理的理解也能更深、更活。

  :就是多练习起卦、装卦、解卦、断卦、转卦,以及相关的其他练习(比如有人修习风水,则要练习看风水)。在练的过程中巩固学习内容、提升实践应用水平。切忌搬弄是非、好为人师、喜为人卜,也不要针对敏感事件、敏感人物进行公开练习。如果涉及到他人,建议在为人比较大气或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之间先练习,不要怕出错,就告诉对方自己还在学习过程中。

  五、阅读书籍

  由于易学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所以需要阅读的书籍也非常多,只能挑一小部分的说一下。

  核心书籍:

  就是我们最常见的通行本或叫传世本、今本《周易》(包含了经传)。记住必须读繁体版的,同时一定不能买注音版的(字不认识就自己去查,这样才能学到、记住)。

  然后是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传统易学著作,部分如:

  王弼(三国)的《周易注》;

  孔颖达(唐)的《周易正义》(或《宋版周易注疏》);

  李鼎祚(唐)的《周易集解》;

  程颐(宋)的《易传》(或叫《程氏易传》、《周易程氏传》);

  朱震(宋)的《汉上易传》;

  杨万里(宋)的《诚斋易传》;

  朱熹(宋)的《周易本义》;

  来知德(明)的《周易集注》;

  王夫之(明)的《周易内传》与《周易外传》;

  李光地(清)的《周易折中》;

  *中华书局出版有一套繁体竖版的《易学典籍选刊》,包括上述大部分书。

  尚秉和(清末民初)的《周易尚氏学》等等。

  “图书”(河图洛书)及泛象数方面的部分著作如:

  萧吉(隋)的《五行志》;

  刘牧(宋)的《易数钩隐图》;

  邵雍(宋)的《皇极经世书》;

  署名邵雍的《梅花易数》与《邵子易数》;

  署名陈抟、邵雍的《河洛真数》与《河洛理数》;

  江永(清)的《河洛精蕴》;

  冯道立(清)的《周易三极图贯》;

  各朝史书中的《天官书》、《天文志》、《律历志》等等。

  泛术数包括命理、堪舆的著作,部分如:

  《阴阳五要奇书》(署名郭璞等);

  《火珠林》(署名麻衣道人);

  《渊海子平》(宋·徐子平)、《子平真诠》(署名沈孝瞻);

  《滴天髓》(宋·京图)、《滴天髓阐微》(任铁樵增注);

  《黄金策》(署名刘伯温);

  《三命通会》(明·万民英);

  《卜筮正宗》、《增删卜易》、《易冒》、《易隐》;

  《奇门归宗》(清·杨芳声 汇辑);

  《沈氏玄空学》(清·沈竹礽)

  《命理探原》(民国·袁树珊);

  《穷通宝鉴》(民国·徐乐吾评注);

  《阳宅十书》系列等等。

  六、学习步骤

  要学的东西、要看的书、要掌握的知识技能那么多,人生又这么有限,难道古代的易学大家都是神人吗?

  只能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并且要有正确的方法路数,最好有良师益友的指导、共学。

  头三年学艺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习、研究《周易》这本经典、提高自己对六十四卦和易道的理解为主线,认真阅读十本左右的历史上公认的优秀传注、十本左右的现当代易学家写的相关理论、文化视野或不同角度的专题书籍,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再旁及一两门术数。

  同时还要不忘核心层面的修为,即学识精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整体上的尤其涉及心灵、意识、精神力的“易境“,从而带动学识层面的事半功倍。

  从路径上来说,打个比方,要先修习本科的学力水平,成为一个合格的科班出身的本科专业人才,然后向硕士、博士深造,再经过博士后登顶。绝对不能心急、焦虑,越是心急、焦虑越是沉淀不下东西。

  当然,如果你想行动起来,决心要做一个易学家,或决心深度研究一下《易经》文化,具备比较纯粹的专业水平,你可以参考下面这篇文章:

  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课程详细三年制

  这个是目前在海内外都相当专业的,算是属于学院派的吧,也有术数内容,偏公益教学的,堪称当代易学家的摇篮,比较奇葩。

  *招的人很少,每两年才招收一届,似乎有点像美国的深泉学院,或称得上是武侠里的天山派,《斗罗大陆》里的史莱克学院,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清朝光绪初年创立),自成体系,比较正宗。可供参考。

  来源:东治书院 孙知易 记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