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没有拜师就没有张良
张良的身世其实是很好的,韩国贵族,爷爷是三朝宰相,父亲也是两朝宰相。不料,生在了战国末年,自己的国家被大秦灭了,于是立志国恨家仇一起报,刺杀秦始皇。虽然行刺失败,但也算混出点儿名气了。不过,此等伎俩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开大合时代,显然还不足以逐鹿天下。身为宰相之后,张良的心中始终燃烧着一团希望之火——重振家风,光复韩国。无巧不成书的是,张良后来还真有了大本事,也短暂地光复了韩国,这都得益于他狼狈落魄之际,偶然拜了一位好老师,此人名叫黄石公。张良在经受了老师的三番考验后,终于获得了两本奇书——文,乃《素书》;武,乃《太公兵法》。
没有张良就没有刘邦
刘邦好像是没读过什么书,但却是真正地如《论语》里子夏说的那样“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郭店楚简《老子》里讲的“无为而无不为”被刘邦发挥得淋漓尽致。怎么发挥的?就是做老大的,“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损得看上去刘邦很懒庸,什么都不会做,但什么都能做。
当然,损是道,而道是要用的,怎么用?同样,就是郭店楚简《老子》里“弱也者,道之用也”。
刘邦之道就是除了老大自己当以外,其它的拜汉初三杰为师,在他们面前保持柔弱。如郭店楚简《老子》所说:“江海所以为百谷王,以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
应该说,没有张良、萧何、韩信,就没有刘邦。幸好!刘邦拜了这三位好老师,终成就千古帝业。在后来大宴群臣的庆功宴上,刘邦毫无保留且得意地盛赞道: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 [kuì xiǎng](粮饷的意思) ,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