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经典书架——《易象》
象数理综述 无极 太极 两仪四象八卦 先天八卦 后天八卦 如何看卦象 六十四卦象 如何看爻象 六十四卦爻象 |
◎ 象数理
自古以来,《易经》研究可分为象、数、理三门学问。
“象”指表象、卦象。上至天地日月、水火星辰,下至飞禽走兽、人类社会,通通可被阴阳八卦所“象”化。世界的运动规律,被生动地描述成卦象之理。“象”是易学构成的最基础层面,是“数”与“理”所依赖的基础。 “数”与“理”则是“象”的应用。
“数”指术数,包括占卜等,是易“象”在预测学上的应用。它试图以象理推演和预知世界,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理”指义理,是易“象”在哲理上的应用。它通过易的架构来讲道德伦常、品性修养等,以达到升华智慧、完美人生的目的。
也可以这么总结:“象”注重自然规律,“理”注重社会规律,“数”注重占卜预言。
“象”学本来是三学的基础,但在孔子后,尤其是经历了焚书坑儒和王弼扫象的重拳之击后,已经奄奄一息。清朝康熙皇帝在《周易折中》的序中曰:“易学之广大悉备,秦汉而后无复得其精微矣”。《周易折中》曰:“自孔子既没,易道失传,义理既已差讹,图像尤极渺茫。”这里所说的“图像”,就是“象”学。“极渺茫”几字,道出了“象”学的失传。在“象”学两千年来精华尽失的同时,“数”与“理”倒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数”学上发展出了八卦预测学、梅花易数、六壬预测、四柱命理、风水学等应用学科。“理”学则在程颐、朱熹等大学者的努力下,登上了思想的光辉顶峰。“数”学与“理”学虽繁荣一时,但都离不开“象”学的基础。
◎ 无极【回目录】
“无极”出自《老子·二十八章》:“复归于无极。”无极本是道家的概念,指无形无象的宇宙原始状态。是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是道的终极性的概念,代表着上古先人对事物产生之前状态的抽象理解。
古人认为,宇宙形成之初是从一片“混沌”开始的,是静止的,没有方向、没有时间,不存在具体形态的物质,这种混沌的状态称作“无极”。之后,逐渐形成了天地、及各种具体形态的物质,经过不断地发展演变,形成了今天世界的面貌,这个世界始终都在运动着,不停地变化着。那么从当初无极的静止,到事物开始成长变化的过程就称为“太极”。
无极和太极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个概念。“无极”是指无边际,无穷尽,无限,无终;“太极”是指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所以,无极就是空无、静止;太极就是初生、将动。
“无极”代表的是对立统一的本质,是收敛而来的,是对立统一静止的、绝对的、先天的状态,是“无”;“太极”代表的是对立统一的表现形式,是发散而来的,是对立统一运动的、相对的、后天的状态,是“有”。
发散和收敛是“阳”与“阴”的本质,也是宇宙间最基本的矛盾,有与无、善与恶、动与静、外与内、正与反、前与后、荣与辱、明与暗、直与曲、实与虚、突破与积累、张扬与谦虚、散发与收藏等矛盾都是在发散与收敛的基础上建立的。科学也是如此,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数学的运算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散和收敛的过程。在“阴阳”的基础上可以给出“无极”的定义:阳代表的发散和阴代表的收敛是宇宙间最基本的矛盾,阴的收敛自然而然的便会彰显出阳的发散,从而使二者即对立又统一,处于一种由至阴而彰显至阳的“无极”状态。“无极”的状态是收敛而来的,收敛会导致消失,所以代表“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在一个系统内,守恒是一个重要的性质。那么,当代表阴的黑色不再保持其收敛的本性而开始发散从而彰显时,此消彼长,代表阳的白色也要相应的收敛来保持守恒,从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阳双方相互运动、相互作用、相互转换,形成了“太极”。太极是由发散得到的,发散便会彰显,所以代表“有”。道家认为单纯的白色就是“无极”(也被称为先天太极),而世人所熟知的太极阴阳鱼则被称为“太极”(也被称为后天太极),黑色从白色中显现并最终形成太极阴阳鱼的过程便是“无极生太极”。这也是“自无极而为太极”的道理。本质规律是收敛于内的“无”(负阴),外在现象是发散于外的“有”(抱阳),本质规律决定外在现象,本来互相冲突、矛盾、对立的阴阳二气(冲气)因为各自遵从本性的行为反而能相合(以为和),收敛自然而然会彰显出发散,阴阳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道理。
◎ 太极【回目录】
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
“太极”是易学的基本概念,最初见于《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同时与“大衍筮法”相关,即《上系》所载:“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扔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围绕大衍筮法,历代以不同侧重对太极的哲学涵义进行了探索。
◎ 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回目录】
《易传·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八卦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基本哲学概念,是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八卦就是八个卦相,八卦是由太昊伏羲氏,也就是伏羲画出的。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是文字符号。它是中国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体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
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到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关于“两仪”,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计有七说: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但通常是指阴阳。
四象即为:太阳、太阴、少阴、少阳。而其又名:少阳、老阳、少阴、老阴。从数学角度论四象为:七、九、八、六。从方位角度论四象为:东、南、西、北。从一年季节论四象为:春、夏、秋、冬。从人的名字论四象为:孟章、执名、监兵、陵光。从飞禽走兽论四象为:青龙、玄武、白虎、朱雀。
◎ 先天八卦(伏羲八卦)【回目录】
伏羲八卦即伏羲所发明的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了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它参合倚仗了天地变化之术,发挥了各卦刚柔本性,将阴阳物理、社会进化、生产经验包含于八卦卦义之中,可谓尽览物性、穷探天理、洞悉人事,为发现宇宙万物的生命规律,包括修德养性、安民理政的修身治国之道,协和自然、卫护人类的建筑风水学规律,舞刀弄棒、退敌报国、强身健体的武术理论,以动植物入药,通过滋阴壮阳,达到身心和谐,以保护人类健康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等等。
◎ 后天八卦(文王六十四卦)【回目录】
《易经》64卦的卦序建立在8卦的基础之上。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也就是说,当时文王(西伯昌)被崇侯虎陷害而被殷帝纣囚禁在羑里整七年,在狱中,西伯昌潜心研究易学八卦,通过八卦相叠从而推演出现代《易经》中所记载的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
《周易》上经三十卦卦名: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
《周易》下经三十四卦卦名: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垢、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