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诞寄语:孔子还活着吗?

  也就是说,那股精神能量藏在那些“死”的、平面的排版印刷之文字里面,我们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前人、先人,他们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

  我常说,看一个城市有多厉害,要看这座城市的死人们有多厉害。这不仅是文化、旅游层面上的,更是很具体真切、实实在在的。他们,从来就没有离场。

  人死了,此肉身亡了。我们一看到“亡”字不免皱起眉头。在上古语境中,“死亡”、“败亡”、“逃亡”的义项还不如“无”用得多。

  此肉身无了,没了。这有什么好稀奇、好难受的?我们每天、每月、每年都在“亡”掉很多东西,包括我们身上的细胞,以及情绪、情感、记忆、物什、钱财。

  这世上有容易腐亡的东西,就有不容易腐亡的东西。

  孔子们就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追求那不容易腐败甚至可称为相对永恒的事物。

  当一个人起了这样的心念并持之以恒去做,他就会获得一种“信仰之力”,并且会传递给别人,影响、感染他者,客观上起到了邀请众人一起来构建的效果。

  此或又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但最终不是为了“大明终始”、“保和太和”嘛,于个体则“各正性命”。

  我们的民族、国家,我们全地全人类,无论是活着的,还是曾经活着的,都在共同构建这个精神能量场。我们互相活着,互相嵌套和印证、作用和相濡。

  不要以线性思维和观点来看待世界,包括已知的和未知的、可知的和可能不可知的。

  《朱子语类》写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要去狭隘地计较、争论这句话是否夸大。我们如果不为仲尼所动,纵十个、百个仲尼若何,我们仍在长夜中。

  也有怒斥孔儒者,人数不少。我们不要生气。他们还不懂事,虽然他们以为懂了。

  事实上,我们无数、无数的先人们,他们为仲尼所动了,也把自己的动反馈给仲尼,增强这长夜中的光明。他们都是傻瓜吗?凭什么就今天的你是聪明的?

  为何直到现在的我们,还有很多、很多人能为之心动呢?甚至有明道的愉悦、静定或痛哭、猛醒呢?说明这不是虚构的,也不是强加的。这和基督徒读《圣经》(或《新旧约》)时的感受是类似的,可以比类的。只是“游子”们读《新旧约》时痛哭的会多一点,读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时静定的会多一点;而继续读下去,则又反过来了,读《新旧约》时静定的会多一点,读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时痛然的会多一点。

  总之,都是有靠了。人是需要靠的,靠是需要信的。只要是正的,信靠都没问题。正不正,中说了算,中来调适,调到和的状态。人怎么可以去信靠那些容易腐坏的事物呢。

  如此说来,孔子确实还活着。他已经不是曾经孔丘这肉身的死还是活的问题了。

  只有缺少精神追求的人,才会籍籍、急急于此身、此物的活还是死。

  道成肉身。

  2023年9月28日(癸卯年辛酉月己丑日)

  来源:国学读书网 《书仙笙》作者:林辉

  (林辉,易学家,汉学家,诗人。字太初,号真言,又号渡归,浙江台州府人。東治書院院长、首席教习,著有《读易随记》、《林辉诗集》等。)

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