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经典:西汉焦延寿《焦氏易林》介绍
- 2025年01月21日
- 易学 周易 易经
《焦氏易林》又名《易林》,十六卷,西汉焦延寿撰。《四库全书》将之列于“子部术数类”。易林源自于《周易》,每一卦各变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变四千零九十六卦。《易经》共有卦爻辞450条,《易林》有4096占卦变之辞,卦爻辞较之增加十倍之多,各系以文辞,皆四言韵语。《易林》的作者未定,一般有四种说法:焦延寿,崔篆,许峻,明代学者顾炎武以为东汉后期著作。
作者简介
焦延寿,字赣,西汉梁人(今河南省商丘县南),著名易学家,相传为焦延寿发明六爻纳甲术,是易学家京房的老师。今人学易学,鲜有人不知京房。
焦延寿的易学著作有《易林》、《易林变占》。《隋书·经籍志》载有焦氏撰《易林》十六卷,梁又本三十二卷。《易林变占》十六卷。《旧唐书·经籍志》载有焦氏《易林》十六卷,《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亦有著录。
内容综述
《焦氏易林》是对《易》卦的演弈。 可能是由于《管锥编》的影响,《焦氏易林》由此前不被重视一而变为研著丛出。
特别是晚清易学家尚秉和,对汉代易学家焦延寿的《焦氏易林》进行了注解,其成果为《焦氏易林注》,本书分为六十四部分,对《周易》、《易林》等古代文学中关于象数的种种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注解,是中华五千年古老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易经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失传两千年的伏曦大易终于复明于世,这是中华象数大成,易道占筮之王。
尚氏著《焦氏易诂》和《焦氏易林注》两部力作,特别是《焦氏易林注》可谓精彩绝伦,从而使先秦象数易学复明于世,其功甚伟!他在《焦氏易林注·例言》中说:“《易林》之辞,无一字不从象生。” 尚氏认为焦氏除沿用《易·说卦传》所列之象,“其所用之象与《易》有关者约百七十余”,“其与《易》无关推广之象尚不知其几百”。不论有关、无关,焦氏运用卦象,简直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说卦传》八卦之象仅112条,而焦延寿取象、立象、拟象,基本以《说卦传》为根本,进而又加以引申、派生出更为庞大的象数体系。
《焦氏易林》源于《易经》,然与之又有迥异独特之处。《易经》共有卦爻辞450条,《易林》有4096占卦变之辞,较之《易经》卦爻辞有10倍之多,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内容。
《焦氏易林》则在六十四卦基础上复变六十四,亦即一卦变六十四,六十四卦变四千零九十六卦。这样,六十四卦中的一卦变为另一卦称之为“之卦”,然后在“之卦”后配以相应的文辞,即所谓的四言诗卜辞。
《易林》占辞与《易经》卦爻辞同是占辞,但《易林》皆为统一的四言诗格式(偶见三言诗),而《易经》则无此统一格式。《易林》是四言诗无疑,就像《诗经》那样,只不过简短而已!故有人赞日:“古雅玄妙”,“世人无识,但以占卜书视之。”“异响幽情,深文急响”,“简妙”。“《易林》以理数立言,文非所重,然其笔力之高,笔意之妙,有数百言所不能尽,而藏裹迥翔于一字一句之中,宽然而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