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纸质本、简本、帛本、石刻本介绍

  《道德经》版本众多,仅清代以前版本就达103种。这些版本(不含97种语言2051种外文版)按书写载体的不同, 可分为纸质本、简本、帛本、石刻本等。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版本及其特点:

  一、纸质本

  传世本多为纸质本,其数量众多,比较著名的有王弼本、河上公本、 傅奕本、严遵本。

  1.河上公本:河上公是黄老哲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开创了方仙道文化。河上公作注的道德真经注,又名《河上公章句》,亦称《道德经章句》,为最古的《道德经》注本。河上公被誉为解老第一人,名至实归。

  2.严遵本:严遵,字君平,西汉著名道学家。其《道德真经指归》与《河上公章句》齐名,为汉代道家代表作。版本特点是自带注解,老子一句话,严遵三四字注解。如以正治国章:以正治国(体忠信),以奇用兵(设诈权),以无事取天下(任自然)。详解则洋洋洒洒,不拘字数,道理清晰。可惜《道德真经指归》卷一至六失传。

  3.王弼本:三国魏晋王弼《老子道德经注》,简称“王弼本”、“王注本”、“王本”。这是老子研究的通行本,相当于今天的人教版教材,是道德经习读人员普遍采用的版本。在惜字如金年代,这个版本最为简洁明了,一共只有5162字。王弼被称为短命天才(23岁),少年就精通《老子》、 《庄子》、《周易》,被誉为魏晋玄学创始人。另一名玄学创始人三国名士何晏听了王弼的讲课,就断了给道德经作注的念头,王弼的能力可见一斑。

  4.傅奕本:唐代因皇帝姓李,奉道教为国教,道举被纳入科举制度,唐代对道德经的研究可以说是达到历史的顶峰。傅奕根据项羽妾墓道德经妾本,参考了9家注本进行整理,校订为《古本老子》(简称傅奕本),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认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傅奕本共5556字,之乎者也多起来,解决了王弼本句读争议问题。

  二、郭店简本

  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老子》甲、乙、丙三组竹简本,简称“竹简本”、“简本”。简本为最古老版本,距原作约100年。由于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先秦战国古籍几乎毁于一旦。郭店楚简由于深埋地下,躲过一劫,万分侥幸。纸质版易被篡改且易朽烂,而竹简更适合文字传承。1993年出土的简本道德经历经两年多年沧桑,字迹依旧靓丽清晰。竹简版的缺点是容易散秩失序、文字书写困难。简本道德经共32章2046字,约为传本的五分之二。由于墓葬数次被盗,竹简有缺失。有人说竹简被盗,有人说埋葬时候就不全。还有专家说本貌就是这样,通行本衍加太多。莫衷一是。

  三、帛本

  1973年12月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乙本,简称“帛书本”。帛本距原作约200年,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内容相对较全。帛本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是研究老子的第一手资料,又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

  四、石刻本

  石刻本道德经不多,全国约存十几处。石刻是传承文字最佳方式,唐宋元等朝代均有传世精品。但受风化及随意拓印影响,品相普遍不好。石刻本最早当属唐太宗时虞世南校写的石刻《老子》。现存最完整、形体最大是唐玄宗御批易县龙兴观道德经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