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易学家名录全考

  • 2025年01月20日
  • 易学 周易 易经

  元代

  吴澄

  1249~1333,宋元之际易学哲学家。究心于理学,尤精于易学,被称为“经学之师”着《易纂言》复倡象数之学。言经之所以厘为 上下,为程颐、朱熹所不及。阐明古义非元、明诸儒空谈妙语者可比。着有《易纂言》、《易纂言外翼》、《书纂 言》、《草庐精言》、《道德经注》等。

  俞琰 

  1258~1314,琰一作琬。宋元之际易学家、道教学者。精于《易》学,后研求经文,创发新义,自为一家之言。于《易》苦思力索,积平生之力,达三四十年之久,冥心独造,其论往往超过前人。着《周易集说》、《读易举要》、《易外别 传》、《易图纂要》。曾精研道家学说,着有《阴符经注》、《周易参同契?发挥释疑》、《玄学正宗》等。

  保巴

  元哲学家,易学家。字公孟,号普庵。蒙古人。少好学,精易理。在其着《易源奥义》中创立了自己的先天图式说。 其学术思想在当时颇有影响,曾奉诏为皇太子讲“易学”。著作有《易源奥义》、《周易原旨》、《系辞》,统名《易体用》、《周易尚古》(已佚),及《进太子笺》。 萧汉中元代泰和(今属江西省)人。字景元。《易》说出自邵雍之学,推阐卦序,颇具精理。着《读易考源》。明朱升作《周易旁注》,采录其文,附于末卷,因以得存。陈应润 元天名(今属浙江省)人。说《易》认为义理玄妙之谈, 堕于老、庄;先天诸图,杂以《参同契》炉火之说,自宋以后,毅然首破陈抟之学。着有《周易爻变义蕴》。其书在 宋元人《易》解中,翘然独秀。

  陈致虚

  元代内丹家,《周易参同契》重要注家之一。字观吾,号上阳子。全真道教南北宗的代表人物,影响很大。全真北宗 实际创教人王晶号重阳的七传弟子。着有《周易参同契分章注》、《金丹大要》、《度人上品妙经批注》等。

  明代

  朱升

  1299~1370,元末明初学者。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章克徽州。召见问时务,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为朱元章 所采纳。精于经学,着《周易旁注图说》。

  梁寅

  1309~1390,元末明初学者。学者称为梁五经,又称石门先生。说《易》以程颐《伊川易传》主理,以朱熹《周易本义》主条,稍 有异同,即融会参酌,合以为一,又旁采诸儒之说而阐发之。其诠释经义,以示进退得失之机,故简切详明,与他家 迥异。有《周易参义》、《礼书演义》、《周礼考注》、《春秋考义》、《石门集》等。

  刘基

  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至顺年间举进士,为江西高安县丞,后任江浙儒学副提举。至正六年(1346年)任浙江元师 府都事,因反对招安方国珍,弃宜归乡。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应朱元璋的邀聘,赴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为谋 士。用易学数术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灭掉元朝,建立明朝。乃一代实用易学大师。

  万民英

  字育吾,明大宁都司人,嘉靖进士,历官河南道御史,出为福建布政司古参议。除着有《三命通会》外还有《星学大 成》等命理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

  张楠

  号曰神峰子。命号著作《神峰通考》命理正宗。研命立论推崇“盖头说”、“病药说”、“雕枯旺弱生长”、“五害 正谬说”、“子平诸格正谬说”、“动静”、“六亲”等八法,其命学理论对后人颇有影响。

  来知德 

  1525~1604,明代易学家。其学以致知为本,尽伦为要,尤精于《易》学,主张“理、气、象、数”四者的统一。其易学著作有《周易来注?来瞿唐先生圆图》《周易来注?易学启蒙》等。 张介宾  1562~1639明医学家,易学家。幼聪慧,通易学、天文,兵法,精于医术。早年学医于金英,壮岁从戎,身处幕府,游历北方, 后回乡专心医学,从事临床及著述,以《内经》为宗,融贯《易》理,并撷取诸医家之长,而自成一家之说。

  陆梦龙

  明代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论《易》颇融会宋儒诸说,参以史事,推寻文句。惟不取河图、洛书之说,颇有卓见。 着有《易》《梃击始末》。

  卓尔康

  明代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附会河洛,推衍奇偶,著作有《易学残本》、《诗学》、《春秋辨义》等。 喻国人明代易学家。字春山,郴州(今属湖南)人。著作有《周易辨正》、《河洛定议赞》、《全易十有八变成卦定议》、《周易对卦数变合参》、《河洛真传》、《周易先生真传》等。

8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