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经典:马王堆帛书《周易》介绍

  • 2025年01月19日
  • 易学 周易 易经

  帛书易《系辞传 * 上传》​

  此篇是帛书《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周易》的卦辞、爻辞进行解释和阐发。它包括了关于天地、阴阳、刚柔、吉凶等概念的解释,以及与圣人观卦、明吉凶、变化等相关的论述。此篇通过卦象的变化来阐述人生的得失、忧虞、进退等哲理,强调了对变化的观察和应对。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知,主也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能,从也。乾因平易而主始,坤以简要而顺从。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平易则容易主始,简要则容易顺从。易知则有新古新、亲通假,易从则有功。易于主始则有创新,易于顺从则守有功绩。有新则可久,有功则可大也。创新则可以久远,守功则可以广大。可久则贤人之德也,可大则贤人之业也。可以久远就和贤人的品德一样,可以广大就和贤人的功业一样。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平易、简要,天下的规则就得到了,天下的规则得到了,就能成就自己的位置参与天地化育之中。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得失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推柔为变,进之象。柔推刚为化,退之象。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习也者,易之象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彖辞是説一卦之象的,爻辞是説一爻之变化的。吉凶也者,言其失得也。悔吝也者,言乎小疵也。无咎也者,言补过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极)大小小,阴爻。大,阴爻。者存乎卦极尽阴爻阴爻存在于卦中,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小疵也,震惊惧也无咎者存乎谋

  是故卦有大小,辞有险易。辞者,各指其所之也。

  第四章​

  易与天地顺,故能弥纶弥,弥缝补合。纶,经纶牵引天地之道。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无形之幽,有形之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探究事物之终始,故明瞭死生的原理。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故知鬼神之情状。人生有气有魄。气者,神之盛也。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鬼。魂气归天,此谓神。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智周乎万物,道济乎天下,故不过。旁行不遗,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地厚乎仁,故能爱。

  範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达诸)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其神妙无有方所,易广大周济,无形体。

  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互根互生,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见道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弗知也,故君子之道鲜。

  显诸仁,藏诸用,言道生育万物显现仁功而潜藏其用不使物知。鼓万物而不与众人同忧,言道鼓动万物无为而成,无众人有为之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富有之谓大业,言道之大业广大悉备,故曰富有。日新之谓盛德。言其变化不息,故曰日新。

  生生之谓易言易阴阳变化无穷,生生不息,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第六章​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过,以言乎近则精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

  夫乾,其静也圈,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

  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言易道至极,圣人用之,增崇其德,广大其业。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易行乎其中。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第八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业即前文大业、广业也,而拟诸其形容,以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等礼,礼所以别异,言易爻位尊卑等级之差,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业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此言爻辞。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第九章​

  「鸣鹤在荫,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中孚卦九二爻辞。鹤鸣叫于树荫,小鹤应和之。我有好酒,我和你共用之。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近者乎?出言而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近者乎?

  言出乎身,加于民。行发乎近,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枢谓户枢,机谓弩牙。言户枢之转,或明或暗;弩牙之发,或中或否。犹言行之动,从身而发,以及于物,或是或非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居,或默或语。君子某事某物或持此论或持彼论,或言或不言,虽似不相同而皆相应于一心。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子曰:「苟措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祭品奉进于地即可,今用白茅铺塾于地,有何咎害呢?苟,且也。措,置也。慎之至也。

  夫茅之为物也薄,而用可重也。慎此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

  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也。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辛劳而不自夸,有功而不自得,是笃厚之极至。这句爻辞是説以有功而卑下于人。德讲究盛大,礼讲究恭敬。所谓谦虚,就是致力于恭敬而保存其禄位。

  「亢龙有悔。」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其下,失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尊贵而无权位,孤高而无属民。贤者在其下,没有职位,不能辅助他。所以如果轻易行动,就会有悔。

  「不出户牖,无咎。」

  子曰:「乱之所生,言语以为阶。君不闭则失臣,臣不闭则失身,几事不闭则害成。是以君子慎闭而弗出也。」祸乱的产生,是以言语作为阶梯的。君主不慎言则失去臣下,臣下不慎言则失去生命,机密之事不慎言则妨害成功。故君子谨慎不妄言。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

  负者,小人之事也。乘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慢暴诲盗,野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以肩负物,是小人的事情;所乘之车,是君子的器物。小人而乘君子的器物,则盗寇思欲夺之。小人居上位而骄慢,居下位而横暴,故盗寇欲讨伐之。故骄慢横暴引诱盗寇,妖艷的打扮引诱淫欲。【周易】「负且乘,致寇至」,是在説自招盗寇。」

  第十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为天数、阳数、奇数。地为地数、阴数、偶数,河图之数与此相同。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又六。乾为阳为九,以四时乘之,再以六爻乘之为二百一十六。坤之策,百四十又四。坤为阴为六,以四时乘之,再以六爻乘之为一百四十四。凡三百又六十,当期之日。相加之和为三百六十,相当于一年的日数。二篇之策,万又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周易上下两篇阴阳各一百九十二爻,以四时乘以阳数九、阴数六,再各自乘以一百九十二,相加得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相当于万物之数。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又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周易使道显现,使神妙之德运行,所以可以应酬于世间,得到神明的祐助。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第十一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故君子将有为,将有行者,问焉而以言问蓍占以言其吉凶,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蓍占受命告之如响之应声,不论远近幽深,皆可遂知将来之事。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三五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物相杂,故曰文。此言通达阴阳之变,遂成刚爻柔爻之杂居,成就天下万物之文理。穷极蓍策之数,遂定六十四卦,成就天下事物之卦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故通天下之情。唯几,故成天下之务事也。唯神,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第十二章​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古物定命,冒覆盖也天下之道,如此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以易卜筮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智,六爻之义易以贡贡,告也。谓六爻变化告知吉凶。圣人以此佚放也心,内藏于闭,吉凶与民同患。圣人以易之神妙的功用,而将心放下,深藏于内,与民众一样,对其所告吉凶同其关注。

  神以知来,智以藏往,以其神妙预知未来,以其智慧聚藏往去。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恙者夫。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言圣人明瞭天道,考察民事,因而起用神妙的蓍草创立筮占,先于民而使用。圣人以此斋戒身心,使自己的德性达到神明的境界。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现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第十三章​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大业。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勉勉者,莫善乎蓍龜。  所以效法之象,没有比天地更大的了。穷则变,变则通的,没有比四时更大的了。悬挂物象,显着光明,没有比日月更大的了。崇高之物,没有比富且贵更大的了。具备器物,以适人类所用,设立完成许多器具以利天下的,没有比圣人更伟大的了。探求初始,索取根本,钩取深沉,招致远方,决断天下万事之吉凶,济助天下之人勉力不懈成就事业,没有比蓍龜更好的了。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现吉凶,而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而圣人则之。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言易有老阳少阳老阴少阴之四象,示人以所值之卦爻。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第十四章​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子曰:「祐之者,助之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第十五章​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已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子曰:「圣人创立卦爻之象用来完全表达心意,设立卦爻用来完全表达实情和虚僞,系属文辞用来完全表达其语言,变化通达用来穷尽利益,鼓励推动用来穷尽神妙。」 

  第十六章​

  乾坤,其易之缊(径)邪?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乾坤毁,则无以见易矣。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情,而拟诸其形容,以象其物义,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等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极天下之情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7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