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师讲《大学中庸》实录(第一讲)
- 2024年01月20日
- 大学 中庸
我们在单位里,或在某个兴趣群体里,不管是领导、领头人还是普通员工、跟从者,都要做到亲民。
一个人的事业一定离不开大家的肯定和支持。你去亲民,最后一定大家来亲你。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很科学的。
只有亲民,你的个体努力,才会获得社会意义。
人只有获得社会意义才会有归属感。这也就是不管有钱没钱,很多人去做公益的原因。
做公益,面对的是公,最后反馈的是私。这是福报,是因果。
通过亲民,止于至善,才会有真如。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说到:“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为袭明。”
这里就和《大学》第一段其实对应的。
圣人有明德,“常善救人”、“常善救物”就是亲民。故无弃人,故无弃物就是止于至善。
“是为袭明”,这里的明就是明德。就是大道的精神生命。
《道德经》第二章也是讲这个道理。“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止了,止于至善了。
《论语•宪问》里面,孔子回答子路:“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修己以安百姓”,就是亲民。可见有多么难,多么美好,没有谁说自己做到家了,至善了,都要不断努力,圣人和我们是一样的。
所以孟子说人人可以为尧舜。只要我们都去明明德、去亲民。尧舜在止于至善里面,但还不是绝对的至善。
从明的本体而言,从道的根本而言,这些都是“虚无”的,是看不见摸得到的。
我们现代人讲科学掉入了一个很大的思维误区或陷阱,
就是什么都讲科学,这个世界怎么可以什么都讲科学呢,科学还是婴儿呢,科学不能代替神学、人学、佛学......。
科学所不知道的东西远远多于科学所知道的东西,那么凭什么拿科学来衡量一切呢。拿科学来衡量一切,最终的结果就是沦为科学的奴隶。
沦为科学的奴隶,在社会现实中,久而久之,就会沦为科学家、权贵、资本家的奴隶。
一定要认识到生命的灵性、能动性、圆满性,甚至是神性、佛性、他性。要明确树立生命的整体感、内观感、神圣感。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看明白了,回过头来,去明明德,去亲民,去至于至善,这才是有为法看破后的大有为法。
我在三十几岁时,写过一句话,叫“因了一切无,亲为一切有。”某种意义上,我现在在做的,也还是这句话。
孟子的性善论是非常伟大的,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精神。
要认识到性善,大家才都有救,才会去亲民,才能明明德。
不然,严重情况下就会沦为极权主义的帮凶。
比如,认为某些人就是坏的,骨子里坏的,天生就坏的,娘胎里就坏的,无药可救,就像一批产品里面出了好些坏产品,可以处理掉。
大家都是性善的,都有救,都要去救。这才是大德。
你可以在某个人做了坏事的当下和人生阶段远离他或批判他、惩罚他,这是自保,也是救别人,
但是不要彻底打死对方,如果对方洗心革面,彻底悔过,改了,新民了,那就另外对待,就新陈代谢了。
这也是第一段在社会学上的意义。不完全是自修用的,不是用于小我的。
每个人心中要有大我,坚持下去,坚信它,以后你的世界会更有能量,更光彩。
(分批全文发布林辉先生2022年讲授《大学·中庸》课程文字实录。整理者:东治书院)
来源:东治书院 国学读书网 书仙笙
共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